什么是扁平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宝宝走路早到底好不好,妈妈们要注意了
TUhjnbcbe - 2023/6/19 21:14:00

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并且觉得孩子学东西学的越早越好。其实不然,有时还会造成揠苗助长的恶果!就像有的专家证实,孩子学会走路的年龄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带来影响。所以我们不需要攀比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早晚。

正常情况下,宝宝学会走路的年纪通常是在一岁之后,不过也有更慢一些的,有的甚至在快两岁的时候才学会走路,但这一是正常的。而从9个月就开始走路的婴儿也不一定就会比那些走路晚的孩子更聪明。

宝宝什么时候学会走?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1岁左右就开始会走,最晚不会超过15个月。但是每个孩子的发育能力不同,家长不需要对此做比较。宝宝学会走,一方面下肢肌肉有一定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所以这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对于生性谨慎或常被抱的宝宝来说,走会相对晚点。夏季出生的宝宝会比冬天出生的宝宝走得早,这是因为夏天穿的少,方便练习步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走路早的孩子会比走路晚的聪明,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另外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期间,一定要特别注意宝宝的营养均衡,特别是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钙量摄入。如果在此期间宝宝出现营养不良,会容易出现腿部变形。

相反如果过早地训练孩子学习走路,就会出现这些危害:

1.宝宝过早地站立和走路,会因为脊柱和腿部的柔软脆弱而难以承受身体的重量,尤其体重较重的宝宝,轻一些的会仅容易劳累,严重的还会让骨骼弯曲、变形,出现“X”形腿或“O”形腿。并且在宝宝行走时,为了保持平衡会潜意识的将腿跨开,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八字步”。

2.在宝宝的脚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练习走路,宝宝的全身重量压在足部,很容易导致扁平足。给宝宝以后的生活带来不便。

3.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若没到适当的时间,就学坐、站、走路,可能引起脊柱的过度弯曲,这样就会影响宝宝的身高以及体型的成长。

4.宝宝出生后,视力是在逐渐的发育中的,过早的学习走路,宝宝会看不清较远的路,他就会努力调整眼睛的来注视景物,这样就会导致眼睛疲劳,时间长了就会损伤视力。

妈宝们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担心呢,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怎么在适当的时期让宝宝学会走路吧!

 1、宝宝2-3个月吃鱼肝油与钙片。

 宝宝的营养需均衡,平时多带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添加钙剂与鱼肝油,以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发展。

 2、按部就班,特别是学会爬。

 在宝宝6个月前,先学会抬头、翻身,8个月左右,学习爬行。10个月的时候,再让宝宝开始扶着蹲立,学会掌握站立的平衡。

 3、耐心等待,学会放手。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需反复实践,所以家长需要耐心与等待,学会放手,不要因为宝宝摔跤,就不练习。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走路不能操之过急,不要看到别的同龄宝宝会走路了,就很心急的强迫自己的宝宝也要学会走路,一定要遵循宝宝的发育规律,多给宝宝做一些学走路前的准备工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走路早到底好不好,妈妈们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