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周边,很多家长在孩子半岁以后,都会给宝宝买个学步车。这些家长的愿望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学会走路,而且在学走路的时候不至于碰伤或跌倒。家长也可以自由一些,远远地瞧着孩子就可以了,自己还能干点儿别的事情,甚至可以趁机刷刷手机。您知道吗?美国儿科学会预防伤害及中*委员会的主席BenjaminHoffman就曾经呼吁过:“婴儿学步车本质上是危险物,没有任何好处,不应该在美国出售。”加拿大卫生部也曾发布命令,销售学步车,将被处最高10万加币的罚款!
早在年,我国的卫生主管部门就发布了《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该指南指出,跌倒是造成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0-5岁和13-15岁孩子意外死亡的第一原因。婴幼儿因为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各种童车上坠落,造成各种意外伤害。学步车又是造成低龄幼儿伤害的主要原因。学步车的移动往往由幼儿自己主导,而速度大都可以超过1m/s,很多容易脱离监护人的看护范围,让大人们对一些意外事件做不出及时的反应。
美国儿科学会总结了学步车可能给幼儿带来的三种主要伤害:
1、摔伤,当学步车遇到台阶、地毯或其他障碍物时很容易发生翻滚,而幼儿根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往往伤到孩子的头部;
2、烫伤,学步车对孩子上身的支撑,使得孩子更加容易触碰到较高的物品,可能会使桌子上的热水杯或暖水瓶翻倒,导致孩子的烫伤;
3、溺水,如果学步车在室外翻倒,有可能使孩子掉进水沟或井里,造成溺水事故。
每年媒体上都有不少关于学步车引起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报道,这需要广大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引起意外伤害之外,使用学步车对孩子的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婴儿时期孩子的骨骼比较“软”,用学步车走路的用力角度不同于正常的行走,很容易导致幼儿O型腿、X型腿的发生。如果学步车的高度调整不当,还会引起孩子踮脚走路的习惯。踮脚走路的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掉的,这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下肢关节的承重增加和过度劳损。除了上述两个普遍问题之外,学步车还容易导致踝外翻、马蹄足和扁平足的发生。
孩子学走路,不仅仅是一个学会走路的问题。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还要培养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发展脑、眼、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所有的婴幼儿,都应该经历抬头、翻身、独坐、翻滚、爬行等阶段,最后再发展独立行走的能力。学步车等辅助步行工具,很可能使孩子跳过某个阶段,使他们丧失对自我身体的感知能力,导致将来孩子的协调能力差、灵活性降低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有专家指出,3岁半以前不要给孩子提供任何辅助行走的工具,包括扭扭车、学步带和学步车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人身安全和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