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什么事运动性猝死如何预防
TUhjnbcbe - 2022/6/22 14:53:00

近年来,体育活动中猝死的案例时有报道: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就在去健身房健身时猝死;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在离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直坚持跑步的一名19岁的学生突然倒在地上,虽经及时抢救仍未挽回生命;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弗·海曼在日本的一场比赛中猝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运动性猝死?

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几点,一是运动员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了超负荷的运动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可能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她建议,全民健身参加体育活动是很好的,但也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老年人尤其不适宜激烈运动。

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之为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根据欧洲的统计,运动性猝死90%以上都是心源性猝死。


  其中心血管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先天异常、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破裂、先天马凡氏综合征等)占首位,而绝大35岁以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但遗憾的是当事者均无明显症状;其次是脑血管意外。


  临床上说,运动性哮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诱发或加重病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也是致命的。


  一些外部诱因也可能引发心脏出现意外,如体内存在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胆囊炎等)、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饱食后运动、高原缺氧、暴晒、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严重者均可能会导致猝死。


  值得一提的是,马凡氏综合征是不少运动员的隐形杀手。猝死的美国女排明星海曼、中国男排国手朱刚,均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马凡氏综合征是一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变,主要危害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合并有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患者身体特征是:身体细长、臂长、指长、腿长,胸骨凹陷,脊椎异常弯曲,扁平足,高上腭等。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MRI(磁共振显像)。一旦确诊为合并有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应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从健康角度出发,想要从事体育运动职业的人,应该首先进行健康体检,合格的人才能做运动员,从事剧烈的对抗运动。普通人也应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有无器质性病变,从而好规划自己的健身计划。


  一般来说,市民进行的健身活动对抗性不强,运动量也不大,导致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忽视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运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意外,严重者也可能猝死。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

首先,运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体检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


  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例如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比赛活动。


  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其次,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年龄)×85%最佳,而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靶心率则应在无氧阈值心率以下。运动中有任医院就诊。

测量自己靶心率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运动时,当感觉自己已经气喘嘘嘘时,停下来,用手摸自己的脉搏,看1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否达到了规定的靶心率数值,如果在规定数值内,那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刚刚好。


  第三,保持适当运动量。运动员的活动量很大,事实上现在不少
  比如不提倡未经训练的普通市民参加马拉松全程跑,由于强度大、运动时间长,容易发生意外。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跑就比较合适。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连续两年出现猝死病例就令人触目惊心。另外,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不适合做激烈运动。


  第四,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老年人锻炼与运动员及年轻人有所不同,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病人,血压高时就不适宜运动,因为运动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运动,由于运动会增加血糖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甚至出现昏迷。如无旁人在侧,极易施救不及。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去锻炼,随身带着饼干、糖果等小点心。无论是否有原发病,老年人出门锻炼身体最好有个伴,万一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发现、救治。


  最后,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因为清晨是交感神经兴奋高发的时间段,因此也不适宜锻炼。建议此季尽量在傍晚出门活动,防止日晒中暑或发生运动意外。运动时宜身穿宽松、吸汗的衣物,随身带一瓶水,防止脱水。


  

做好以上这些注意事项,就能较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时发生心血管意外,祝愿每一位参加健身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健身的安全和身心的愉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事运动性猝死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