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就会去评估其可行性。这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体防范风险的本能行为。例如,狗狗会用其嗅觉判断物体是否可接近,幼小的婴儿也会通过味觉来辨别食物的喜好。
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以利于我们时,常用的博弈方法,其本质也是一种评估。只是博弈是实时性的,所涉及到的信息或数据会随时发生变化,使评估的过程更加的复杂。
在做运动训练之前,如果有请私人教练,通常也都会有一套评估方案,记录相应的评估结果作为训练方案的制定依据。
目前运动训练行业内常用的评估内容有,
身高、体重和体脂,同时测算出BMI(身高/体重比)
运动能力评估(如心肺、耐力、速度、最大力量等)
体态评估(如腿型、高低肩、头前引等)
基础功能评估(如FMS七大功能筛查)
常见评估逻辑——线性思维
基于单一现象/信息/数据(A),分析单一原因(A),或是判断单一结果(A)
当我们看到个体出现高低肩这一现象时,绝大多数人会分析出,是因为高的一侧肌肉组织紧张,而低的一侧肌肉则较弱。
当我们看到个体出现扁平足这一现象时,绝大多数人就直接得出形成足弓的相关肌肉组织的张力不足(排除结构性问题)。
当我们看到个体出现骨盆前倾/塌腰的状态时,常见的分析是髋屈肌群、下背肌群较紧,或是腹部、臀部无力。
以一维线性的思维方式,从一个点,用单一知识结构,分析单一原因或推导出单一结果,这是最最常见的思考模式。凡事皆有因。之所以大多数人存在这样的思考模式,是因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使我们形成了“标准答案”这种唯一性的认识。同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诸如身体组织发炎就直接消炎的治疗方法、感觉热的时候就想来一口冰的东西(虽然这样对身体非常不好)等现象,都在不断的强化我们的线性思维模式。
高阶评估逻辑——系统性思维
基于系统逻辑框架,任一现象/信息/数据(A),都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原因或结果(A\B\C\...),需要通过系统方法来逐步排查,最终导出最相关的结论。
相较于线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的最大优势和区别在于,所应用的知识结构不再单一化,而是多学科间的整合,使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和方向不再局限,同时,在系统性思维下,应用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对不同问题的处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点类似工业化发展出的分工制度,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复制、监管和再优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例如,以系统性思维看待髋关节活动度不足的问题,就不仅仅只考虑周围肌肉组织的张力状态和力量问题,而是以身体各个组织对此功能动作的参与程度的角度考量,
先思考骨关节状态——被动活动度评估,如出现异常或疼痛;
进而考虑关节周围软组织状态——关节囊、韧带是否存在损伤或疤痕组织;
通过主动活动度评估的方法判断周围肌肉、肌腱等组织张力状态;
最后观察功能表现中是否出现动作补偿,来考虑相邻部位或相关肌肉组织的工作状态。
系统性思维增加的看问题的角度,解决了线性思维的局限性问题,流程化操作使方法具备了可复制性,最后,标准化的系统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若任一环节出现异常,因为标准化流程的存在,在数据的导入和导出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发现。
但也正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标准化,使系统化思维也常常出现“失效”的情况!
一个系统中的标准,不具备可变性。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某一系统建立之初,标准也就同时存在了,两者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甚至很多系统的建立,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的标准”而产生的。
但是,一旦系统中的标准与真实情况发生矛盾时,系统则会“失效”。例如,称霸一方的手机品牌NOKIA(诺基亚),在其最辉煌时,占领了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要知道,直到今日,安卓手机系统终端的全球占有率为62%。即使跟一个操作系统相比,NOKIA鼎盛之时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是随便可以撼动的。
而在年,NOKIA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跌落到历史最低的24%。在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
纵观整个过程,NOKIA其实是全球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但NOKIA固有的管理与战略系统标准并没有及时跟上智能手机时代对手机除了通话导向以外的上网与及时娱乐的需求,而且在当时,NOKIA的高层从财务角度出发,极力维护原有盈利能力强业务,没有对研发团队给予应有的重视。最后眼睁睁看着苹果的IOS和安卓Android系统瓜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极大份额。
在系统性思维模式下,一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方案,身处系统中的每个人就会进入一种不断被这个系统标准所影响的模式中,进而无意识的“忘记”这个标准的存在,就好比NOKIA的高层,在行业趋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由于身处原有系统里太久,已把原有的标准——财务述求——变成一种无意识状态,自然地,就算标准本身已失去了时效性,也无法自知。
Ohmer的评估逻辑——整体性思维
找出多个现象(A\B\C\...)间存在的,将其串联成一体的某种逻辑关系
很多人认为,整体性就是多种内容的简单叠加,叠加的越多、越全面,便认为越整体。就好比说,在思考一个人无法很好完成“亚洲蹲”这个动作时,通常的整体性思考的角度是将此相关的所有环节全都思考一遍,髋膝踝的活动度不足、躯干稳定性不足、头颈排列差、足背伸肌群紧张、髋伸肌群紧张、下背和枕下肌群紧张等等。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不知从何下手,因为这些的确都同时存在于下蹲模式异常的个体上,而且,以简单叠加的逻辑思考,涉及的点越多,困惑越大。
怎么办?……那就各种方法都上吧。
结果?……如果你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状态,自然就会懂得。
以整体性思维看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就能发现,不管是关节还是肌肉存在怎样的问题,都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不管是骨骼关节,还是肌肉筋膜,甚至是神经系统,在一个具体的动作过程中,它们之间其实是一种平级关系,谁也不指挥谁,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线,或是存在某种默契,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就算是异常的动作状态,它们之间也“完美”的平衡着。
就像美国海豹突击队,一个队伍中每个人其实都有各自的分工,在执行某一具体任务时,他们之间即使无法即时沟通,也能够恰到好处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就算中间某个环节出现意外,大家也都能瞬间“默契”的感知和调整,完成最终的任务要求。
这种存在于不同现象间的“看不见”的线(逻辑关系),才是整体性思维的关键。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整体性思维,在Ohmer的训练评估中,我们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来实现整体性思维的评估方法,分别是整体性、时效性和客观性。
大家可以通过每张图中的文字描述,试着思考一下,整体性、时效性和客观性如何应用到实际训练评估中。
作为TheOriginMotion4.0课程的Intro(必修课)——训练的评估技巧与艺术,我们将用一整天的内容(8学时),为大家详细讲解整体性思维的评估应用方法。
开课时间:
上海站·Intro评估课程年8月24日(周五)
上海站·ModuleA课程年8月25-26日(周六-周日)
报名
上海:Optimal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