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人类学家说,足弓的从无到有,从不完整到完整,是从猿足到人足的一大进步,也是人类直立后步伐能从慢到快的一个重要生理条件。
有了足弓,人的体重和负重力量大约52%就落在脚后跟,其次落到拇趾跖骨头和小趾跖骨头。体重主要落在这“三角架”上,走路就很稳固,就不会左右摇摆。有了足弓,体重会均匀地传到脚的各部分,可减轻某一着力部分的过分疲劳。脚上关节都有或大或小的活动度,有了足弓,脚就富于弹性,劳动和运动时对身体、特别是对脑的震动就有缓冲功能。有了较高而富于弹性的足弓,走路就快而稳了。
但是,许多人却没有或少有足弓,是“平脚板”,或叫扁平足。根据国内几个地区的调查,学龄儿童平足的发生率在1.3%一19.4%之间,个别地区可达40%。
扁平足由于弓身下塌,“弓”松了“弦”,就缺乏吸收震荡的能力。所以患者立、走、跑的时间一长,就会脚痛、腿痛,进而影响到腰部的酸痛。严重的扁平足不仅行走能力减低,还可能使脊柱及全身的姿势发生改变。这也是脚病能导致腰痛的最重要的一种原因。
发生扁平足与婴幼儿过早地站立和走路,以及少年儿童负重过大、体育活动过量等有关,有些也与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比较严重的扁平足要请医生治疗。然而对自己和父母而言,从小就要注意保护好足弓,要努力做到:别让足弓消失。
有人认为,对源自腰椎的腰腿痛,依其病因可以把它分为大类,它们是:
(1)退化性脊椎病变。根据研究,人类脊椎的老化开始得比较早,大约从20岁就开始发生了。年龄越大,老化现象越明显。老化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产生骨刺,当然骨刺不是引起腰腿痛的直接原因。另一常见表现就是腰椎管狭窄症,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的症状,包括腰腿痛。
(2)先天性脊椎病变。解剖发现,每个人的脊椎并非都长得一模一样,有时脊椎的数目也不完全相同。譬如,正常的腰椎应是5椎,但有的可能少1椎,只有椎;有的又可能多1椎,而有3椎;也有的是腰椎出现了其他异常或形成假性关节。有这些异常的,都易导致腰腿痛。
(3)外伤性脊椎病变。人在遭受脊椎外伤后,可使脊椎原有的基本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腰腿痛。如果有过陈旧性脊椎骨折的,天长日久也容易诱发腰腿疼痛。
(4)发炎性脊椎病变。假如有了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推炎等病变,就会引起腰腿痛。
(5))代谢性脊椎病变。最常见的代谢性脊椎病变就是骨质疏松症。此时,因为骨骼中的骨质流失,枪骨变弱,背部变驼,使腰背部的肌肉负荷增加,从而引起了腰腿痛。
(6)肿瘤性脊椎病变。脊椎肿瘤能够破坏脊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