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小区里
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可爱的小胖胖,白白净净
肉嘟嘟的看上去很可爱
不过,家长朋友们要注意
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发胖
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发育会带来影响喔
今天的《大医生来了》邀请到了浙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傅君芬,为各位讲解一下小孩子发胖的的那些事儿!
浙医院
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
傅君芬
“为什么小孩子发胖的越来越多了呢?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孩子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超重加肥胖的孩子比率已达20%。
而且,影响因素很多,内因比如遗传基因,占60%-70%;还有30%-40%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后天形成的外因。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个阶段最容易发胖呢?
一是母亲孕期,即胎儿期,如果母亲饮食无度,自身很肥胖,那么胎儿发育会出现很小或巨大儿这两个极端;
二是二岁内婴儿期,这阶段喂养很重要,尤其一岁以内的孩子,父母易将宝宝哭闹的情况统统归结为宝宝饿了,导致过度喂养
三是学龄前期,即三岁至六岁之间,孩子喜欢吃零食等。这阶段胖的孩子如果不减重,将来也很可能会肥胖
四是青春期,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的时期,生长发育阶段本身就很容易发胖。我国男孩肥胖率高过女孩。
问
如何计算孩子的标准体重?
答
儿童的标准体重可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1~6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克)
●7~12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克)=克+月龄×(克)
●1~12岁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实足年龄×2+8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中,且男、女孩的生长模式有别,因此判定儿童是否超重或肥胖,年龄和性别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判断指标有BMI指数、身高别体重、腰围身高比。
一、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70kg÷(1.75×1.75)=22.86
附:2-18岁儿童肥胖、超重筛查BMI界值点(kg/m2)
二、身高别体重:主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的脂肪测量,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三、腰围身高比: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中国儿童腰围身高比女童=0.46,男童=0.48作为中心性肥胖的筛查指标。
PS:如何准确测定体重:
●固定使用同一体重计,且所用的体重计要比较敏感,读数要求精确到克,婴儿体重要求精确到10克。测定前须先对体重计畸形校正;
●固定测定时间。对住院病人应选择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进行;
●固定受测者的衣着。条件允许的最好着内衣裤测定体重;
●测量时姿势正确。一般而言,受测者应稳立于体重计中央,待体重计指针停止摆动后再读数。
问
肥胖对孩子有何危害?
答
●肥胖婴儿学会走路比正常婴儿晚;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多,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容易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加上肥胖导致行动笨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肥胖孩子易出现高血压、脂质异常症及糖代谢异常,严重的可以表现为糖尿病,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使得成年后心脑血管病发病提前。
●肥胖可能导致孩子呼吸困难,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白天会嗜睡,精神萎靡不振。
●肥胖可致脂肪肝、胆石症,以及发育异常等。
●肥胖还对儿童造成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肥胖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抑郁和自卑感,而且胖孩子的智能水平总的来讲要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
●肥胖的孩子在成年期更容易发生肥胖。青春期的小胖墩约80%成年后仍然是大胖子,而且自幼肥胖者比起成年后才发胖的人来说,患并发症及死亡的机会都明显增高。
问
有哪些办法可以来帮助他们科学减肥呢?
答
一、可以先从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手段控制体重(青春期前每年增重2kg左右或不超过2kg)。
(1)饮食方面:应做到“三、二、一”
三个足量:足量的蛋白质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如瘦肉和鱼干片等;足量的纤维素,如金花菜、韭菜、包菜、白菜、*瓜、青菜和芹菜等;足量的维生素,如新鲜的瓜果蔬菜,但应避免淀粉或糖类过多的品种。
两个低:低脂肪,如油炸食品、奶油、巧克力、肥肉和烧菜时添加过多的食用油;低碳水化合物,应限制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食和土豆等)和过甜的食物。
一个满足:每餐后应有饱腹感。
(2)运动方面:应每日有一定的运动量。以保持摄入热卡、消耗热卡和生长发育所需热卡三者平衡,如每日应有可导致出汗的运动,且运动应具有趣味性和持续性。
(3)应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如饭后立即看书或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或电脑前。
二、如经过上述努力体重控制仍不理想,应考虑有单纯性肥胖以外的可能,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找肥胖的病因。当然,也应注意有无肥胖的并发症,如血脂、血糖和胰岛素异常,心血管并发症和脂肪肝等。
出诊时间
每周三全天
浙医院(滨江院区)
上线嘉宾预告
周五(12月22日)10:00——11:00
浙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
高峰
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神经遗传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浙江之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