踇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与穿鞋习惯、下肢力线、关节囊及足部肌肉松弛等有关,正常情况下,第1跖骨长轴与踇趾趾骨长轴的夹角为10-15度,超过此范围即为踇外翻畸形。拇外翻常见表现为拇趾外移,第1跖骨向内倾斜,跖骨内侧疼痛肿胀并伴有拇囊炎、骨赘形成,第1跖趾关节轻度向外脱位或半脱位等。
踇外翻的病因:
踇外翻的病因除先天性因素外,多为后天不适当的负重,站立过久,穿尖头鞋和高跟鞋等原因造成。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有研究表明,扁平足,即足弓的塌陷也可能为拇外翻的始动因素之一,负重时松弛的内侧纵弓和前足横弓的过度下降,均引发第一跖骨内收、内旋,但籽骨却受拇收肌等的牵拉保持不动,既相对跖骨头发生外移,使拇长伸、屈肌腱产生弓弦样改变,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踇外翻的症状:
踇外翻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主要来自第一跖骨头内侧,步行时疼痛加剧,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皮下产生滑囊,如果红肿发炎,则成为踇囊炎。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形成胼胝。踇外翻严重者,第2趾位于外翻踇趾的背侧,第2跖趾关节处背侧皮肤与鞋帮长期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
踇外翻的分类:
(1)轻度踇外翻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2)中度踇外翻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踇外翻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踇外翻的治疗:
轻度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踇趾内侧绑上夹板,使踇指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形鞋或者足弓垫或者矫形鞋垫矫正扁平足。国际上矫正踇外翻,白天一般都使用踇外翻鞋垫,晚上建议使用科学设计的拇外翻矫正器。重度踇外翻且并发踇囊炎者,可采用手术治疗。现多采用滑囊及骨赘切除,重叠缝合第1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踇内收肌腱止点下移,第1跖骨截骨术,术后石膏固定等。
踇外翻的预防: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此外,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内外翻肌力训练来加强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肌肌力;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夹筷子、抓毛巾等方法锻炼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及足底内在肌和腱膜,尽可能恢复及维持足弓正常结构,延缓拇外翻进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