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搞康复,必知的ldquo整体观念r
TUhjnbcbe - 2021/2/15 21:19:00

文章授权自“断层说”

近年来,康复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

一个个观念也是深入人心

这其中,目前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整体观念“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新观念了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玩的了

这个我们以后聊中医再说

这篇文章我们先说说康复

”整体观念“,简单点说,就是说——人是一个整体,所以脖子不是脖子,腰子也不是腰子。

或者说,脖子不只是脖子,有可能还可以引起肩部的问题,甚至这个脖子的问题,还可能来自胸椎灵活性不足,腰子也不只是腰子,腰的问题,很有可能也和刚才的胸椎失活有关,而下面,也可能和骨盆位置的异常联系起来。

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整体观念——头疼可能来自脖子,颈椎病可能来自胸椎,腰疼可能来自骨盆,骨盆的歪斜可能来自腿形习惯甚至是扁平足足弓的缺失。

将人的头颈脊柱一直到下肢骨盆联系起来,这种,其实应该称之为“纵向的整体观念”。

有用确实也有用,但还稍显不足。

先来说有用。

比如说,这时候一个头痛问题,我们就可以不单采用一直被诟病的“头痛医头”模式,放到这个“纵向的整体观念”中——头的问题可能来自脖子。

而从解剖分析,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到头,就疼到头”,所以斜方肌可以引起紧张性头痛,头夹肌可以引起类似的“巅顶痛”,胸锁乳突肌也可以引起枕后到头顶的疼痛。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头颈作为一个整体,从脖子去论治他的头疼,你会发现,也有用,而且多数效果都不错,而且仔细问诊你也可以发现,很多颈椎不好,上述肌肉有问题的患者或是客户,经常也都伴随头痛头晕等头部的问题。

再往下分析,脖子不好的人,其实多数也胸不好,啊,胸椎不好,尤其体现在胸椎灵活性不好。我们知道,颈胸腰虽然层层叠叠团团结结的连成一条脊柱,但其实背地里却像葫芦七兄弟一样,各有不同的侧重。

颈椎——主要负责支撑头部的重量,所以更重要的是支撑性,稳定性;

腰椎——主要负责承托上半身的重量,所以也是需要稳重、稳定性;

那这哥俩都“稳”了,谁来负责“动”呢?

自然就是我们的胸椎了——胸椎,上接头颈,下连腰骶,自带12节装备,占着脊柱一半的数量,主要就是要负责“灵活性”,所以我们在“扭腰摆臀、搔首弄姿“的时候,其实应该扭的不是腰,而是你的胸椎要旋转才对,但正是因为胸椎灵活性不足,才需要腰椎去经常”扭啊扭啊“的代偿。才导致了诸多腰部和颈部的问题。

青霞喝酒,转的是胸椎;

(插个题外话,《解剖列车》中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腰间盘突出这个东西,不是因为经常弯腰,或是纵向的承受多大的压力造成的,因为这样的话,那跳远运动员应该比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概率要大的多得多,但是并没有数据支持这个观点,相反,在其他的研究中证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更多的”旋转力“,在此可以脑补吃奥利奥夹心饼干,是由于两侧饼干(腰椎)不断的”扭一扭“,才导致中间夹的芯(椎间盘)——突出了。)

所以,胸椎灵活性的训练,应该放到所有颈椎病和腰椎问题的康复当中,具体怎么练我们后面出个专题说。即使不会当下直接减轻疼痛,但一定可以对后面颈椎腰椎负担的减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不要提胸椎和自主神经的关系,也有着改善情绪心理的作用。

下面就说到了腰,腰的问题,上面接着胸椎,下面连着骨盆。胸椎说了,继续说骨盆。骨盆的前倾后倾,都会对腰椎本身“都挺好”的弧度,造成影响——骨盆前倾,腰曲过大,加重椎间盘压力;骨盆后倾,腰椎扁平,也会引发酸痛等问题。

所以,腰的问题,更多的往下看一步,看看骨盆位置,有没有前倾,有没有后倾,甚至是长期翘二郎腿的有没有侧倾,当然,目前长期久坐的,主要是前倾多见一些,然后根据前倾相关肌肉的分析,处理腰大肌、竖脊肌,强化腹肌、臀肌等,也都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说这种“纵向的整体观念”——“有用”的原因,依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更多的去看看相邻关节,延伸一下,肩的问题,也可以看看脖子,肘的问题,也可以看看手腕和肩膀,你会发现,效果也非常不错。

然而,这就够了吗?

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观念了吗?

人体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不否认这种“纵向的整体观念”的有效性,实际上,临床上很多问题用这个思路去解决,就已经能得到很不错的效果。只要做过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但是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们还是想对人体的奥秘做进一步的探寻。想更进一步的也请继续往下看。

上述所说,其实就像是,头落在脖子上,脖子落在胸椎上,胸椎落在腰椎上,就像是一块块砖头叠起来,可以构建一座大楼一样,这栋大楼也可以很漂亮,但是,“垒砖头”是不能构建起人体的。

所以,相比于“垒砖头”的结构,我们要接入“解剖列车”的一个概念,叫做“张拉整体结构”。

“张拉整体结构”源于建筑学,是一个特殊的力学结构,具体原理有些复杂,但是毕竟我们不搞建筑学,所以可以先通过几个特点来认识“张拉整体结构”。

首先,这是一个平衡的结构,他要求由内而外的力和由外而内的力始终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个系统才不会崩塌。引申到人体,就是肌肉筋膜是不断“向里包”,而骨头,不断“向外撑”,二者达到平衡,才不至于骨头有突出或者筋膜有凹陷。

其次,这是一个自动分配张力的结构。人,为什么经常受到一些打击,比如拳击运动员互殴,或者一些外力的压迫,比如长期背单肩包,这个系统不会那么容易崩塌呢?(只有当力度过大或者劳累日久超过一定范围,这个系统才会发出疼痛的”警报“)

“张拉整体结构”可以把受到的力,均匀的分散到全身。

就是因为这一套张力分配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人体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一点受力,可以通过这个“张拉整体结构”的分配,将这个力均匀的传到全身,此时,你就是用全身的肌肉筋膜骨骼在承受这个力,所以不会那么容易崩坏。

在此可以想像金庸先生《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护体宝衣“,轻薄柔软,但是承受海公公势沉如海的一掌,或者刺客势如破竹的一剑,都能”幸运“的活下来,就是因为这件”宝衣“可以将这个本来积聚到一点的力,均匀和缓的分散到全身,所以韦小宝只是感到”全身酸痛“,但是并没有全身崩坏,一死了之。强烈怀疑金庸先生借鉴了“张拉整体结构”的原理。

而这一点,其实也可以引申到我们在做手法的治疗过程。

比如,很多人会发现,我们通过对腰部的松解针刺治疗,很多患者或客户却反映膝关节好像也轻松了,走路都顺畅不少,之前我们说过这和肌肉神经传导有关,在此,其实也可能和这个“张拉整体结构”有关。

因为,我们的手法,或是针法,同样也是施加在这个“张拉整体结构”上的力,所以,我们在A点做的手法,聪明的人体,就可以把这个”治疗的力“均匀和缓的分散到全身,此时就可以作用到了同样有问题的B点,达到调节相邻部位甚至远端部位的作用。这一点也说明,我们的身体要比我们聪明太多,毕竟我们只有几十年的学习和经历,但是人体等生物体却是经过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进化演变而成的奇妙“产品”。

而说到这里,很多学习中医的朋友对这个观念好像有些似曾相识,这不就是中医针灸的“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吗,通过一个穴位的针刺,却可以达到治疗经络循行所过,甚至远端的问题。是的,这同样也是中西方碰撞,殊途同归的一个体现,甚至甚至,不仅如此,远端穴位对于内在脏腑的调节,是否也和这个“张拉整体结构”有关呢?也许这是我们以后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那么继续说回来,如何才是真正的整体观念呢?

就是不只是“纵向的整体观念”,而是真正把人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任何一个A点到任何一个B点都看做互有联系的一个整体。这才是一个基本的“整体观念”。

此时,“脖子”或者“腰子”的问题,就不只是来自胸椎,不止可能来自骨盆膝盖,也不止可能来自足踝足弓,甚至可能来自全身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任意一个点、一个部位。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观念”。

但是,说到这,怎么好像更丈二和尚呢?

之前还知道颈胸腰骨盆连在一起,可以互相致病也能互相治病。现在说完,怎么哪都好像可以治呢?

其实也不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高效低效、依据理论的问题。

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临床验证的办法,一定比盲目的“撒网式”、“抓瞎式”治疗更高效,更实用,比如中医几千年的经络腧穴理论,康复近年兴起的肌筋膜理论,激痛点理论等等。

比如一个肩胛骨内侧痛,依据经络理论,可能和整条膀胱经的循行有关,那就去治疗膀胱经;依据筋膜理论,可能和菱形肌连续前锯肌引起肩胛骨稳定性不足有关,那就去治疗螺旋线;依据激痛点理论,可能是斜角肌紧张引发的激痛点范围,那就去治疗斜角肌。

可以沿着经络或者筋膜的循行,去触诊寻找摸索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发点”。

再比如一个肩胛骨外侧痛,依据经络理论,可能和小肠经的循行有关,那就去治疗小肠经整体的穴位,依据筋膜理论,可能和菱形肌到冈下肌的分叉有关,那就去看臂后深线的问题;依据激痛点理论,可能和小圆肌也有关,甚至依据神经穿行,也可能和腋神经卡压有关。

甚至甚至,这些都有可能和其他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有关,比如常年胃痛导致的习惯性前屈体态,童年时期足踝外伤引起的代偿性姿势,都有可能在数年后引起某一个地方的“飓风”。

这只是从一个部位的疼痛分析,具体到病人或者客户身上,不能忽略的还有姿势评估,病史问诊,病因分析等。套用到整体理论,就是要把他的过去和现在作为一个“整体”看,把他的职业工作生活习惯等外界因素和自身发生的损伤作为一个“整体”看,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整体理论。(有点类似中医理论的”人和自然、和社会是一个整体“)

写在最后:

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没有高下之分,你不能说汉堡包和肉夹馍谁优谁劣谁好吃,只能有更适合某个人某种病的方法,没有能“治百病”的万能钥匙。所以,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不断丰富我们脑中的理论,不断增加我们手中的工具,不能只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一双富有知识的手,才是强大的。”

以上,是我们从整体观念介入

探讨《解剖列车》的一些内容

欢迎转发分享

责编:烽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搞康复,必知的ldquo整体观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