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足部的问题,如足底完全贴地、走路时发出“啪啪”声,以及走几步就感到疲惫和脚疼。这些症状都可能是扁平足的表现。医院创伤骨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赵国辉提醒,扁平足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家长们务必警惕,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扁平足,这个被俗称为“平板脚”的问题,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占比高达1%。足弓,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结构,却承载着分散身体力量、保持受力均匀的重要使命。当足弓低平或消失时,即我们所说的扁平足,整个足底便会贴地而行,使得原本应由三个受力点分散的全身重量,全部集中于脚中间偏内侧的位置。长时间的运动或站立,对于这样的“脚踏实地”,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赵国辉医生指出,扁平足不仅会导致脚部的疼痛和劳累,更可能引发步态异常、摔倒和扭伤的风险增加。长期不治,甚至可能引发骨折、下肢软膝关节疼痛、腰痛及脊柱侧弯等严重后果。
那么,扁平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并非唯一。后天的足弓塌陷,如长期穿鞋不当或缺乏锻炼等,也可能导致扁平足的形成。对于6-8岁及以下的儿童,若处于足弓的生长发育阶段且无症状,可通过锻炼肌肉力量和牵拉足底进行自我恢复。而对于已经出现明显足弓塌陷的8岁以下儿童,或9-14岁的青少年,则需要考虑佩戴矫形鞋垫或采用距下关节制动术等专业治疗方法。
因此,对于扁平足问题,家长们务必保持警惕,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赵国辉医生看来,“9-14岁是扁平足治疗的黄金时期”。通过专业的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更能为孩子的未来赢得更多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平足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危害愈发明显,甚至可能影响到大学报考和参军入伍等重要选择。此外,部分患者会逐渐演变为僵硬性平足,此时治疗难度和成本将显著上升,手术效果也难免大打折扣。”赵国辉医生强调了扁平足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醒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足部健康是人体一切运动的基石。赵国辉建议,扁平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厚底但不过软的鞋子,这样不仅能减轻脚底的疼痛和不适感,还能有效预防踝关节和膝盖等其他关节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