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大中华的传统是啥事儿都要比一比,为人父母后,如果自己的孩子的智商能“秒杀”同龄人,学习能力超群,那咱走路都会自带光环,别提多带劲儿~
可是,别忘了还有“过犹不及”这句话,凡事太过了就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让孩子学走路这件事,许多爸妈觉得自己家孩子如果能够超前学会走路,就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家长是否有刻意的引导。
如果是宝宝自然而然的学会走路,那当然是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你”为了让宝宝学会走路而锻炼的,那就得另说了。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早让他『学会』还真不是件好事,可能就会存在下面一系列的问题——
宝宝出生后,从整天躺着成长到能自己站立起来,是一个飞跃。但是有很多人喜欢让孩子超前学,3、4个月的时候就教宝宝学坐、学站(抱着孩子在腿上跳)了。这对宝宝发育可是非常不利的!
1、导致脊椎变形
宝宝骨骼中所含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相对较少,所以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变形。而婴儿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盘比较厚,外面的韧带较松,所以长时间勉强坐起和站立,很容易导致小婴儿脊椎变形的。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腿型、身高、眼睛还有气质,简直就是衡量一个人好看不好看的标准好吗?过早的让宝宝学走路,可以说是在“自毁颜值”!
2、影响腿型和步态
宝宝过早地学站立、走路,下肢、脊柱骨质柔软脆弱而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体重,可使骨骼弯曲、变形,出现“O”形腿或“X”形腿。会穿衣服的都知道,这两种腿型穿衣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走路“罗圈腿”,就更加没气质可言了。
3、导致扁平足
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练习走路,宝宝的全身重量就会全压在足部,很容易会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话说扁平足可走不了日后的“漫漫长路”!
4、影响身高
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就学坐、学站、学走路,可能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影响日后长高的。
5、影响孩子学习爬行
爬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大多数宝宝都是由爬行慢慢过渡到站起来,再到学走路的。宝宝爬的时间越长,他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就越好,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就越省力。
未爬够就学站、学走,势必会导致后面大动作发育因前面基础不牢而有所影响。
所以,什么年龄阶段做什么事,在宝宝大动作发育这事儿上也不例外,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那有妈妈会担心,孩子走路晚不是有什么问题吧?不是发育慢吗?对此,可以看看崔医生怎么说——
首先,对待孩子的站,一定要确定,是他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的,还是大人扶着他站起来的。大人扶着他站起来,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没有任何可以去考虑!如果孩子自己扶着站起来,我们要看他是不是脚跟已经着地了,如果他全脚掌着地,脚跟已着地的情况下,那我们就可以让他自己站,如果他扶着站起来脚尖着地的话,就要控制他站。
因为脚尖着地的话,整个下肢肌肉发育会出现问题,全脚掌着地的话,和我们正常人以后的发育会显相似,所以只要全脚掌着地,就不用控制他站,但是家长绝对不要扶他站起来,也绝对不要扶着他练走,很多的时候是家长诱导出来的,你老让他站,他喜欢,觉得站着好玩,家长不要在大运动发育上给孩子任何的诱导!
这样的,孩子会顺其自然。但有一点,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早期开始趴着,只要趴着的时候,颈背部、腰背部、全身的肌肉逐渐发育好了以后,后边的动作顺水就可以形成,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站,不要教孩子站,教孩子走,顺其自然就不会出问题。
现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两个月的时候就在大人腿上蹦,又一个极端,孩子自己能站得很好不让站,两个都不对,顺他的自然发育就不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