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记者调查守护成长挺直青春脊梁
TUhjnbcbe - 2024/8/15 21:46:00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魏敬敬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七扭八歪,含胸驼背……这些让妈妈们无比烦恼的姿势背后,很可能是孩子的脊柱侧弯在作祟。

数据显示,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它为何能迅速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怎样一步步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阻止这一趋势的蔓延?

■脊柱侧弯:悄然逼近的健康“杀手”

小雯从7岁出现高低肩,小学三年级穿短袖时已经非常明显;小希挺胸站立时,肩胛骨从后面看就像鸟翅一样凸起,而且还一上一下;明明每次做操时,左右脚都站不到一条线上。

在体检中,他们无一例外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

生活中,很多像这样的异常姿势和形态,因为常见,而被大众忽视。脊柱侧弯,就这样悄然逼近青少年的身旁。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发生不正常弯曲,形成带有弧度“C”型或“S”型的脊柱畸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万的中小学生患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并且以每年30万的数量递增,女生患病比例远超过男生,淄博市的情况亦不例外。年淄博市青少年生长干预中心对名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弯筛查,发现脊柱侧弯患者的占比为4.22%。

庞大的数据,让脊柱侧弯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痛点。而导致它高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鹏云介绍,脊柱侧弯成因复杂,既有基因遗传因素,也受后天环境影响,尤其以“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约占脊柱侧弯总数的75%—80%,好发于10-16岁的青少年群体。究其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高快速增长,骨骼可塑性强,但肌肉力量不足,不正确的姿势、过重负担和不恰当的运动方式,都可能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失衡,进而引发脊柱弯曲。“女孩的肌肉和力量先天弱于男孩,这也是女孩脊柱侧弯发病率高的一项重要原因。”王鹏云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葛优躺”“虾米坐”等不良姿势会损害脊柱健康,一些看似塑造形体的舞蹈、瑜伽等力量型训练,若长期训练姿势不当,同样会给脊柱带来巨大压力,引发曲度改变。

26岁的程红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自幼学习舞蹈的她,体态从外观看一直保持得不错,不料前段时间,一次不经意的扭头,引发了持续而剧烈的脊背疼痛,医院求助,最终确诊疼痛由脊柱侧弯引发,弯曲度数为15°且早已定型。面对自己的脊柱影像,程红感慨万分:“后悔没有早点做专业检查,现在想来,那些频繁而莫名的疲惫感,也许就是身体发出的警告。”

“大部分腰段脊柱侧弯,都是下肢上传型,而这一点最容易被大众忽视。”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孙向峰补充介绍道,人的双脚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地基不平,上面的膝盖、骨盆、脊柱,也将依次受到牵累。因此,脊柱侧弯的孩子,下肢平衡性往往也存在问题。而扁平足尤其是两侧足弓塌陷程度不一致的孩子,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群体,一定要提高警惕,早做干预。

■早期矫治:不容忽视的青春“课题”

与脊柱侧弯的高发率相比,社会认知的匮乏更让专家们感到忧心。

孙向峰至今对一个12岁女孩印象深刻,孩子的妈妈有轻度的先天性胸廓塌陷、脊柱变形,孩子在8岁的时候也开始出现“和妈妈一样的情况”,家长认为是“随妈妈,不要紧”,未能引起重视,但近两年骨骼变型的程度开始超越妈妈,这才前来就诊,错过了最好的纠正时间。孙向峰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像这种基因遗传型脊柱侧弯,不要认为上一辈如此,下一辈也应该如此,如果能够早期科学干预,孩子大概率能有不一样的未来。”

晓捷确诊脊柱侧弯时已经17岁,脊柱呈S形弯曲,度数为15°至20°之间。虽然通过一段时间的手法正骨、姿势训练,形态有了明显改善,但对于她的最终治疗效果,其主治医师、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李晓却并不乐观。“骨骼已经定型,保守治疗的成效有限。”李晓叹息,假如在她小学刚出现高低肩时就引起重视,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一定能够避免今天的困境。

“理论上,脊柱侧弯在10°到20°之间就应该采取医疗干预,20°到40°之间必须配合支具进行矫正,大于45°时,往往只剩手术这一条途径。”王鹏云介绍,他曾经通过手术治疗过一个15岁的脊柱侧弯患者,过程可谓惊险连连。该患者来诊时脊柱弯曲高达60°,且明显伴随肌肉营养不良,手术风险极高,但面对患者渴盼的眼神,王鹏云主任还是决定尽力一试。手术过程中,脊髓神经功能监测仪不断地发出警报,提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瘫痪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尽管凭借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王鹏云主任屡屡化险为夷,最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但在他看来,再高超的外科技术,也只是给患者最后的希望与保障。及时发现、及早干预,从来都是脊柱侧弯患者的最优解。

变形的脊柱,伤害的不只是青少年的身体,还像阴霾一样遮蔽了他们心里的阳光。

婷婷15岁时身高就到了厘米,亭亭玉立的花样女孩,却习惯性地低头垂眼,不敢直视别人,每天穿着宽大的衣服独来独往。原来,她早早就察觉到自己右侧胸廓的异样,却羞于向家人和朋友开口,导致自卑感越来越强烈。在体检筛查中被发现时,她的脊柱侧弯度数已到了15°。幸而经过检测,骨垢线还未完全闭合,还有希望通过综合矫正与呼吸训练,把脊梁与胸廓重新挺起来。

一个又一个令人惋惜的案例,均指向同一关键词:早期干预。

而在实际操作中,早期干预的最大障碍,往往来自患儿的父母。

年起,以医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等为代表的全市多家医疗机构,对我市中小学生分批次开展脊柱侧弯摸底筛查,迄今已筛查近4万人次。对于筛查中发现的姿态异常学生,均发送了详尽的“告家长书”,建议进一步咨询确诊,但回应者却寥寥无几。份提醒单中,收到的回复不超过20份,最终到院检查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今年上半年我们一共筛查了个小学生,其中达到脊柱侧弯诊断标准的有个,而最终到院检查治疗的不超过10个。”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康复师李文栋透露。其他筛查者遇到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对其中侧弯情况较为严重的孩子,医师们还负责地做了电话追踪,向家长晓以利害,得到的答案却轻描淡写:“不影响学习,不妨碍生活,不用小题大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直”,小朋友长大后,脊柱侧弯自然就好了。

李文栋对此深表无奈,脊柱侧弯一旦形成,几乎没有自愈的可能。尤其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而言,骨骼柔韧性强,但肌肉力量薄弱,侧弯发展起来往往也会较快,每年可能加重5°至10°。若任其发展到重度弯曲,不仅会导致高低肩、长短腿等外观畸形,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限制呼吸与活动功能,甚至对心肺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压迫与损伤。

事实上,不但轻度的脊柱侧弯患者对治疗缺乏重视,就连侧弯已经达到20°到40°的青少年,也很少会选择佩戴支具的治疗方案。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支具费用不菲,高端支具超过万元,便宜的也需要五六千块钱,而且佩戴一年就需要更换,由于缺乏医保支持,对家庭经济造成较大的压力。二是按照要求,患者每天需要佩戴支具不少于21小时,至少需要连续佩戴18个月,不仅对身体造成较大束缚,而且佩戴支具在公众场合容易引人注目,可能给心理较为敏感的孩子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提高社会对脊柱侧弯的认知,强调早期筛查与干预的重要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李文栋认为。

■社会合力:重新挺直青少年脊梁

从年起,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警钟被一再敲响。

年,国家把“脊柱弯曲异常”列入中小学生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者调查守护成长挺直青春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