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高达51.6%。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从这张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有差异,女性骨量低于男性;同一性别随年龄增长骨量发生相应的变化,35-40岁以后骨矿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显著;一般来讲,女性一生将丢失骨总量的50%左右,男性则丢失30%左右。尤其是女性进入绝经期后骨量丢失得更快,而且骨的脆性会增加,女性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引起的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如何自测骨质疏松风险?
??????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是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收集多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从中筛选出11个与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再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体现敏感度和特异度的2项简易筛查指标,即年龄和体重。
具体算法:OSTA指数=(体重kg-年龄)×0.2
结果小于-4,属于高风险;
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风险;
结果大于-1,属于低风险。
举例说明,体重50公斤、年龄70岁,其风险程度为(50-70)×0.2=-4,属于患骨质疏松症中风险。“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大概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如果存在这里面的因素,建议及时、医院检测骨密度。
骨密度检查是最常见的确诊骨质疏松的方式,国家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有:腰背痛、驼背、身高降低、容易骨折。
建议以下人群医院做骨密度检测:
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男性;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人群;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人群;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做的6件事
预防骨质疏松症不止是少盐饮食
一
保证钙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毫克(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毫克。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富含钙质的食物牛奶、酸奶、绿叶蔬菜(如空心菜、小白菜、芥蓝、油菜)豆制品、芝麻酱和海鲜、坚果,都是比较常见的补钙小能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克奶及奶制品,大约能摄入毫克的钙;每天蔬菜的推荐量为~克,如果全部吃绿叶蔬菜,能够摄入超过毫克钙。
也就是说,通过牛奶和蔬菜,我们就能轻松达到每日毫克钙的推荐摄入量。二
少盐饮食
研究证实,肾脏每排出2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同时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研究也提示,钠摄入量高,不仅是升高血压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体钙流失和提高肾结石风险的因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为超过9.3克/天,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的5克/天。而钙的摄入量却只有推荐值(毫克)的一半。
所以,钠盐摄入过多所带来的骨钙流失问题实在是不可忽视的,少吃盐还是很有必要的,少吃盐就相当于多补钙了。
三
保证维生素D需求
维生素D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是钙的好伙伴。如果维生素D缺乏,钙的吸收只有10%。所以不能忽略维生素D的补充。
四
保证优质蛋白质吸收
蛋白质也是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鸡蛋、大豆、豆制品、瘦肉、牛奶中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戳文了解:营养专家评出「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照着吃提高免疫力
五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钙、维生素D等元素的充分吸收,减少骨质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尤其建议老年人适当增加「负重运动」,即运动时骨骼必须承受身体或其他额外的重量,帮助老年人提升肌肉力量,增强骨密度,有效预防跌倒,避免骨折。
负重锻炼的形式负重运动包括两种形式。
一类是:通过人体自身重量给骨骼产生压力,快走、慢跑、跳舞、球类运动等,使肌肉和骨骼在抵抗重力中得到锻炼。这些运动增加骨密度的效果较好。
另一类是:器械锻炼,使用外力产生的负重,如哑铃、杠铃等,只要负重适量,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比较好。
六
戒烟限酒
研究发现,女性每吸烟10年骨密度会下降2.3%~3.3%,在绝经女性中,因吸烟带来的骨头变脆风险更大。酒精会弱化骨骼,它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所以尽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骨科大夫
3.8女王节
呵护骨骼健康开始,
为女性健康加分。
转发分享给你爱的她吧!
欢迎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