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胜糖尿病22防治篇,糖尿病是如何捆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血糖是如何破坏腿部血管的?

常见的腿部血管病变有哪些症状?

下肢血管闭塞危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下肢血管闭塞?

糖友一定会得糖尿病足吗?

得了糖尿病足还有救吗?

糖尿病足用不用截肢?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做好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防治?

掌握下肢血管和糖尿病足防治技能,

减轻痛苦,节省花费,

关键时刻能救命!

长期高血糖除了伤害心脑血管,还会捆绑我们的腿脚。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血糖就是慢性*药,隐性杀手,不光伤害我们的身体,还限制我们的自由。糖尿病下肢闭塞要我们走不了多远就疼痛,无力,甚至突然摔倒;糖尿病足让我们寸步难行,还疼痛万分,甚至溃烂感染全身。因此,我们要掌握防治下肢血管和糖尿病足的知识和技能,减轻痛苦,节省花费,保护自己的生命!

1.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可以引起全身血管损害,其中四肢血管的损害称为周围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病变就属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原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相同。

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倍。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6.9%~23.8%。此外,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还具有发病年龄更早、病变更广泛、病情更严重和预后更差等特点。

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10%~20%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就是在固定活动量时会出现下肢肌肉的疼痛、酸胀、无力,必须停下休息一会儿才能恢复,如果再次进行同样活动量的运动会再次出现类似症状。这实际是一种下肢肌肉缺血的表现,提示下肢动脉狭窄已经很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如果动脉闭塞引起血流完全不通,则很容易发生下肢或足部皮肤的溃疡,严重者可出现组织缺血性坏死。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对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有一定的提示价值。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病死率更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达21.1%。

2.怎样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前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普遍存在着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知晓率低以及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状况。

50岁以上的人群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知晓率只有16.6%~33.9%,远低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由于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其治疗不充分,治疗力度显著低于冠心病患者,并直接影响其预防效果。即使在“知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者中,也仅仅只有一半的患者接受了相应的治疗。

糖医院接受相关的筛查,以明确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具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病危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

对于有足部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大小,都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院的专科医师进行,如果有所担心可进行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以证实。由专科医师综合检查结果对此疾病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作出诊断,并且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何防止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①严格控制导致可引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也就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

②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观察,以便能及时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③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都应该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

3.糖尿病患者如何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严格控制导致可引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同时予合理应用降糖药物、他汀类降脂药及降压药物等治疗以达到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的目的。

(2)对于已经有明显不适感觉的患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药物进行治疗。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为75~mg/d;对明显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除了上述治疗外,还需要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来进行治疗;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并至少持续3~6个月;定期观察,及时了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展的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当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已经出现静息痛或下肢溃疡时,患者就需要进行各种血管重建手术,以实现下肢动脉的血运重建,最终目的是减轻缺血引起的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因肢体坏死而导致的截肢,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糖友要重视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改善间歇性跛行等下肢缺血症状、预防缺血导致的肢端溃疡和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延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

4.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基础上,因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足部皮肤破损、溃疡形成以及深层组织(包括骨及关节)的损害和坏死。

常有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问:“我是不是会发生糖尿病足啊?”,也有的糖尿病患者本身没有下肢血管病变,也没有神经病变的表现,但在足部出现一些小问题时总是急切地询问:“医生,这是不是糖尿病足啊?”。

糖友对糖尿病足的恐惧感是很强烈的,但是往往是过虑了。敬畏疾病是对的,但是不能杯弓蛇影,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要掌握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了解才能预防。

5.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前提,因此一旦出现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缺失,无法感知外来伤害,因此就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反应,使足部容易受到损伤。比如,走路时有一个小的石子进入鞋子,正常人马上就会感知到,立即脱鞋去除石子,这不会带来任何伤害;但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因感觉不到石子的存在,不会采取行动去除石子,石子就可能会磨破或割破足底皮肤,这时糖尿病足就发生了。

糖尿病神经病变还会影响脚趾肌肉的能力,进而影响足的外形(如出现扁平足)。如果长期处在异常的负重下,同时又不能及时感受到,也会增加足部溃疡的发生风险。

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破口难愈合,可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下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尤其是足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供应不足,足部因感觉减退受到损伤以后,血供不足会导致愈合延迟。对于有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供血之前,足部溃疡往往难以好转。

另外,糖友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体内抵抗感染的“卫士”—白细胞的功能受损,导致溃疡局部容易出现感染,而感染又是加重足部溃疡甚至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若合并心脏、肾脏的疾病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而水肿会对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从而阻碍伤口的愈合。

6.糖尿病足危害严重吗?

糖尿病足是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导致截肢。

我国每年约有超过万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足造成的足部溃疡无法正常愈合而被迫截肢,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而且一侧截肢后,两年内对侧也截肢的风险超过50%,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的风险也超过50%。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部溃疡引发的,而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部溃疡。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想降低未来的截肢风险,预防和治疗足部溃疡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是相对容易识别、预防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尽早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对策,至少可避免一半以上因糖尿病足而引起的截肢。一旦发现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尽量保住患足以免截肢致残。

7.糖尿病患者一定会得糖尿病足吗?

“患有糖尿病早晚一定会出现糖尿病足”,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

糖尿病足只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只要是并发症,那就有不发生的可能。事实也确实如此,终生维持血糖良好控制而不出现糖尿病足甚至不出现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比比皆是。患上糖尿病只代表有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但能否发生糖尿病足还要看是否已经具有了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保持足够的警惕,努力避免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发生,医院由专业医务人员对足部进行检查,就完全可能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战胜糖尿病防治篇,

篇篇内容都有新技能和小技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