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个人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
研究发现,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因为脸离人的大脑中枢最近,所以脸是最不诚实,正所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但是,脚离大脑最远,所以我们若是能够读懂“脚语”,便可更加准确看透一个人。“脚语”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走路姿势,而且更能看清对方。
正如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所说:“走路最能够看出一个人,但是我们现在最不重视的就是走路。”如何通过走路姿势来看人呢?记住以下这3句识人口诀,帮你看人不走眼。
01走路步伐急促
首先,这种人往往属于典型的行动主义者,大多精力充沛,精明能干,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适应能力特别强,凡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拖拉拉。
其次,这种人的目标感很强,做事有目的性,不会被周围琐事情纠缠,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成功的几率也更加高。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走路步伐急促的人,往往时间观念很强,喜欢争分夺秒,因为他们不愿意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同时,这种人有个弊端,容易着急忙慌,忙中出错,正所谓是“事宜缓成,事因急败”。所以说,对于这种能力很强的人,我们可以重用,但同时要做好容易出差错的准备,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02走路步伐稳健
这种人往往稳重成熟,也是属于“相由心生”,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都会有意或无意体现在言行举止上。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最好的走路是走的时候,好像背上有重物,就表示你这个人可以负担重责大任。你脚步很稳,按部就班,就让人觉得可靠!”
曾国藩也是认可这种说法,他给小儿子曾纪鸿写信说:“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即:举止端庄稳重,不乱发表议论,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
曾国藩又给大儿子曾纪泽写信说:“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曾国藩认为大儿子言行举止轻浮,是个大毛病,以后要多留心,走路或者坐下的时候,都要容止厚重。
识人术书籍《冰鉴》中更是说:“负重高官,鼠行好利”,一个人走起路时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一个人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此人必是贪财好利之徒。
由此可见,走路步伐稳健,则人的内心也稳重可靠。古语说:“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03走路姿势散漫
这种人往往内心浮躁、肤浅,不可信赖和重要。正如曾仕强先生说:“脚步很稳的人,你可以相信!你看现在人走路七扭八歪的,那就叫轻浮,一点不稳重。”
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注意走路姿势,年轻人喜欢个性另类,父母也是看在眼里而不管。殊不知,这个小细节会给人一种坏印象,还让年轻人忽略了品德修为,继而做不好人,也必将是做不好事情,正所谓是“做事先做人”。
一个人,连路都走不好,你还指望他怎么去把事情做好。所以说,我们对于那些走路散漫、浮夸的人要多留个心眼,前者属于懒惰,后者属于骄狂,都是心智不成熟不靠谱的特征。
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凡人因为懒惰而招致失败,有点才气的聪明人因为骄傲而招致失败。
识人术书籍《冰鉴-情态篇》中专门提到了这2种不好的体相,即:狂放不羁的狂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怠慢懒散的疏懒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
还说: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而没有什么改变,日后很容易一事无成。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不可懒散,也不可骄狂。
结语:
朱熹是儒家最后一个集大成的学者,他曾经也对“走路姿势”做出了这样的训诫:“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无论是走路还是小跑,都要姿态端正,不要匆忙奔跑、上跳下窜。但如果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招呼你的话,却要赶紧来到他们面前,不能缓慢、懈怠。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暴露了他的人品,还是蛮准的。通过走路的姿势来识人,记住这3句口诀,帮你看人不走眼!
今日话题:你的走路姿势是如何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精彩的评论,我会置顶鼓励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