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岁天才曦曦粉丝会刻意训练的天才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近网络上最火爆的视频莫过于标题为“4岁天才曦曦粉丝会”,“年仅4岁”和“天才”两个关键词合在一起,足够引爆流量,也足够吸引大家的眼球了。

可是看过这个视频的网友应该都能看出一些端倪,那些坐在台下成年人的提问,基本都超出4岁孩子的经历,听孩子的回答,很明显是大人调教过的:根据关键词背诵一些相关的鸡汤套路,给出指定的回答。

比如说有人问到“工作不顺利怎么办?”曦曦明显就没有听懂,转头问爸爸,“她说什么?”这才是一个4岁孩子正常的反应。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为什么要让一个4岁的孩子去学习这些他平时根本就用不到的知识?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4岁的小孩子这些对答如流的回答又是怎么来的,难道这孩子真的是天生就如此洞悉人间规律吗?其实,不难得知,曦曦的这些视频、套路式回答都是通过刻意训练获得。

一、什么是“刻意训练”

所谓的刻意训练其实出自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指要想一个人获得某一个方面的知识,需要不断在这个方面重复。这本是一个职业领域的技能要求,却被很多家长误用在教育领域。

1、可怕的儿童“肌肉训练”

前一段时间网曝一位北京大哥,他每天早早就拉他的6岁多的儿子起来跑步,真的天天跑,还有做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他的目标就是让他儿子跟他一样锻炼出8块腹肌,有男子气概。锻炼是好,是也太拼命了点。在一边看的有人赞同,也有不认可的,但是他也没怎么理会,尽管孩子看起来都累趴了,他也总说以后孩子会明白的。

有专业医生建议,孩子这个年龄段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不建议做太高强度的锻炼。这时候身体上的脂肪往往会比肌肉要实在的多。而且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和休息,给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保证大脑跟其他器官的正常发育。

最帅的小天才,让孩子6岁练就8块腹肌,然而代价让人心疼,孩子要肌肉而选择放弃身高吗?

科学研究发现,过早、过量进行负重训练有碍孩子身高发育。

过重的负荷引起心脏射血的阻力增大,因而容易使心室壁过早增厚而限制心室腔的发展。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形成扁平足),而且还会加速下肢骨化的过早完成,最终有碍身高的增长。所以小时候满身肌肉的小帅哥一般以后都难长得很高,这些也是那些训练孩子的家长们希冀看到的结果吗?

2、令人惊讶的超前学习

杭州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包括三所中学:育才中学、锦绣中学、东南中学,初一学生加起来有多人。在多人中涌现出95个“数学高手”,也算是不低的比例。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初中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的课程,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孩子学有余力,而是一种学校课程安排,是初中学生在学校的必修课程。

这些被称为“抢跑”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做到在半年多的时间学习三年的高中课程呢?我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个短文,这则短文还是在小学思修课本上看到的,它总体批评很多的奸商不按照鸭子的正常发展规律,强制填很多饲料,让本来五个月出栏的鸭子,30天就可以达到销售指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受到很大批评。

这些学生也大抵靠着这样的方式,通过对特定题型的反复记忆和书写,并不是靠着理解,而是完全通过青年时期的强记忆力,把这些内容刻在脑子中,孩子并不觉得数学、语文有任何得学科美,因为这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哪里有美的欣赏和思考的空间呢?

二、“刻意训练”使孩子的成长缺少底气和灵气

张大千一生收弟子很多,很多弟子他评价说,能做画匠,只有少数的几个,他评价说,他们的画很有灵气,可以作画家。花匠和画家的区别在哪里?并不是说谁画的线条更加优美,而是谁的画更有灵气,这个灵气就是思想的注入。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孩子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

这个时期,让孩子在刻意训练中度过,当然,短时期可以超过同期的学生,但是更长远的危害,恐怕是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1、不符合成长规律

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6、17岁)是习惯养成非常重要的三个时期,而幼儿期又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该要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应该接触大自然,对世界抱以开放的心胸和态度,可惜,无论是四岁的“天才男孩曦曦”,还是那位6岁训练肌肉的小帅才,抑或是那些通过可以训练“抢跑”的初中生们,他们的人生创意期,都被固定在成人的世界中,没有浪漫,没有思想,没有花和草,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指望他们成长后,可以说出“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诗和远方”。

2、孩子的一生,从来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本末倒置,忘记培养孩子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思考能力,恰恰是很多家长短视的印证。

孩子的一生,从来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无法被替代的,是人思考的能力。

想要孩子能够有面向未来的能力,光靠背一堆不知所云的鸡汤语录、或是冷僻知识足够了吗?这样的孩子或许掌握了“背”这项技能,却并没有懂得“思考”。

不谈那么极端的案例,就拿最近兴起的读国学经典的风潮,一群孩子摇头晃脑,到底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他又从中能学习、思考出什么?

面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未知与好奇,只有懂得独立思考的孩子,他的提问才会更多,他不会因为得到一定答案,而固定自己的思维,越是懂得独立思考的孩子,他提出的问题才更具有探讨性,更刁钻困难。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的性格,是促使他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支撑点。

由此可见,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重要的,要让孩子喜欢独立思考而不是依赖家长,要让孩子把独立思考当成一种兴趣,让孩子成为有想法人,那么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我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孩子从生下来就是有思想的,就是有个性的,就是需要被尊重的。

三、躲避“刻意训练”的陷阱,保持孩子的灵气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带着一种“灵气”,这种灵气并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一种天赋。正如柏拉图在《教育篇》说的,我们能够教会孩子什么吗?不,我们不过是唤醒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若是孩子从小是和知识结仇,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孩子对知识的刻板印象呢?

1、让孩子保持好奇才有灵气

孩子每天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都应该积极回应,并且在给予解答的同时,可以多反问孩子。甚至对于有些问题,父母可以不作答,而是你怎么想呢?你认为呢?或许孩子在一开始可能是拒绝回答和思考的,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会很乐于在父母的引导下去独立思考,甚至有些时候会不让父母作答,而非要自己先谈想法。这是很重要,也是很简单的培养方式。

2、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底气

无论是孩子的什么能力,其中有一个培养途径是通用的,那就是孩子的阅读习惯。若要优秀,就要多读书,这句话适用大人,也适用孩子。从绘本开始,到故事书,到课本,到课外书。只有多读书,精读书,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孩子才能从中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和本事。腹中空空,如何思考?只有先积累词汇,学会表达,孩子才会才愿意多思考,才能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要避免“刻意训练”带给孩子的陷阱,育儿从来不是一个短跑的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家长一定要侧重从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的习惯。躲避“刻意训练”的泡沫,让孩子享受知识的乐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