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工程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90755.html运动自然少不了选择装备
其中鞋是重中之重
对于跑步的人来讲
一双合适的跑鞋非常重要
可以提升运动表现、减少受伤
//跑步时,脚掌落地瞬间会对膝关节产生冲击力,约为体重的3~5倍;体重越大,冲击力越大。一般来说,膝关节中的软骨可以吸收一部分震荡,保护关节。如果体重较大,或户外跑步较频繁,软骨就算再坚强,也会出现磨损,这就要跑鞋“吸收”一部分震荡。
市面上各种版型
多种功能的跑鞋特别多
究竟哪一种才是最适合的呢
选跑鞋类型前
需先知道自己是什么“脚型”
人体足部有个正常弯曲的弹性弓形结构,即足弓,帮助维持人体稳定性,可分为正常足、扁平足、高足弓。
判断方法
取一张A4纸,平铺在地面上;双脚微微打湿,踩在纸上,印出脚型。可以看到,足底偏中间的位置有一块空白。正常情况下,空白部分的宽度应占整个足宽的2/3;如果<2/3,则为低足弓或扁平足;>2/3,则为高足弓。
以足部生物力学来看
慢跑时,正常足足外侧先着地,然后轻微内翻降低冲击力,缓震型跑鞋即可做到有效保护。
但由于足型问题,跑者可出现足内旋(外翻)、足外旋(内翻)的过度或不足等,导致崴脚或运动损伤。足内旋,也称足外翻,即足内侧先着地,走路常是“内八字”,多见于低足弓、扁平足跑者。足外旋,即足内翻,一般多见于高足弓跑步者。
由于足弓高度不够,扁平足着地时的减震效果不佳,鞋底要选偏硬的,有助缓解足内旋,比如中足内侧区域有足弓支撑结构的跑鞋,可增大扁平足的接触面积,为足弓提供有力支撑;或选带减震作用的控制型跑鞋。
高足弓并不像平足一样多见,但相对于正常足,它本身的抗震能力很强,但着地时往往存在内翻不足的问题,可选择前掌区域使用软质材料的缓震型跑鞋,以增加该区域的接触面积。
跑鞋除了选对型
还有些事项需要注意
01鞋号
购买运动鞋时,应穿着运动袜试穿,留出足够的空间,运动时才能松紧合适。根据足的宽窄,选择正常或宽楦的鞋型。
02跑步就选跑鞋
跑步就选跑鞋。篮球鞋、越野鞋、马拉松鞋并不适合跑步。运动鞋强调的功能各有所长,根据运动专项需求,强调适合运动特点和运动者需求的性能。
03鞋头不要太窄
跑步过程中,前脚掌会向前冲,如果鞋头过窄,会挤压前足,影响足部骨骼的排列,导致不适。
04可以傍晚再去试鞋
下午和傍晚时,双脚往往偏大,此时买鞋比较合适。试鞋时建议穿上运动袜,选择脚尖离鞋尖稍有距离的鞋子,预留出一定空间。
05根据跑量更换
不推荐一双运动鞋“一穿到底”,如果运动鞋出现变形以及保护、支撑、防滑等功能明显下降时,建议及时更换。如果每天跑5公里,跑鞋6~7个月就应更换;如果每周跑3次5公里,至少一年一换,或买鞋时多买一双,换着穿。
06常跑步穿专业袜
如果跑步频率较高,每周3~5次,每次5公里,最好穿上专业运动袜。运动袜的材质透气、细软,总体较厚,有一定减震作用;它的织法与普通袜子不同,可保证双脚在任何角度的压力都是均匀分配的,可对脚、踝、小腿下侧进行全方位的包裹。需要提醒的是,较厚的棉袜,或套两双棉袜并不能达到运动袜的效果。如果袜子间有皱褶,还会对皮肤造成磨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