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03/8810678.html怀岛:我是一名高校行*人员,有十几年的行*经验,去年学校组织校内岗位竞聘,我报名了某处处长的岗位,笔试面试双第一进入考察,结果那位置却没给我,而是给了一位教授,我怀疑这里面有猫腻,真气不过,想去找校领导讨个说话,你觉得我该怎么处理?一个郁闷的老师一个郁闷的老师:你去了可能只会更气!因为你会听到他合法合规的解释,找不到一丝丝你想要的猫腻证据,甚至还有可能被委婉地告知不选你,是因为你“技不如人”……想想,是不是更气了?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因为如果我是你们学校负责人事的领导,早就做好了你要来质问我的准备,你所有的质疑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第一,教授符合报名条件。能进入笔试的肯定是符合岗位竞聘的条件和要求的,教授怎么就不能竞聘处长了?多少高校里的中高层领导都是教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啊!什么?没有行*经验?谁说的,竞聘上的那位教授原来是某学院的某中心主任,之前还挂职某处副处长两年呢!(这里是假设,总会找到一个合理的说法的)第二,录用符合规范。岗位竞聘设置了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笔试、面试双第一不是入选的充分条件,只要进入考察名单,不是第一也有可能被选上。事实上,在所有的岗位竞聘、遴选等体制内干部选拔中,考察才是最关键的一环。看一个人适不适用岗位,总不能只看他会不会考试拿第一吧?德能勤纪廉,哪一个不是考察的要点?很会考试只能算“能”里头的一小点,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处长的岗位需要突出哪一方面的素质和要求,考察里的人哪个最适合干这份工作。比如高校里的社科处处长,有学术地位又有行*管理水平的教授,是不是比只有行*经验的老师更合适?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有可能有猫腻,但这过程完全合规呀,你有证据能说这结果不行?不过,依我看,你这次选拔过程,选择教授应该是进入考察后决定的,不然何必大费周章搞这一出?假如领导早就看中教授,直接提拔他不就得了?还要等着你来节外生枝?第三,集体研究决定。体制内的重要人事,最终一定是集体研究讨论通过的,你找某个领导,大概人家只能安慰你,并表示他也只是按程序办事,也很想支持你,只是个人力量决定不了结果走向……因此,我建议你真不要气呼呼地去质问,而是心平气和地去请教,了解一下与那个处长岗位的要求比,与选拔上的教授比,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这样还能给领导留个好印象,觉得你上进、情商高,说不定为了补偿你,下一次有合适的岗位就优先考虑你了。体制内的提拔是一门玄学,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可能决定了你的发展。天时包括大环境(如是不是换届年)、小环境(如单位风气、岗位职数空缺情况),地利包括你所处的单位、岗位是不是容易出成绩、是不是容易被“看见”,人和包括领导的风格、你的素质和能力、对手的素质和能力等等,所有的这些因素哪一个才是决定因素也是玄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个因素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谁知道呢?而你能做的只有两个:一是尽可能做好自己能做的,包括做好本职工作、处好各种关系等;二是努力调整心态,等待时机,这个时机什么时候来,不知道,能知道的就是机会不会给无准备的人、抱怨不休的人。事已成定局,只能看淡点,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让自己成为了“祥林嫂”,一次两次别人也许同情你,三五次后别人只会远离你,捎带着,机会也会远离你。祝你早日恢复元气,为下一个机会做好准备。怀岛
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