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往生论注浅讲I75相好光一寻,色 [复制链接]

1#

南无阿弥陀佛

2.身业功德

翻到《圣教集》页,看身业功德。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考考大家,“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相好光一寻”是什么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相很好,他的光有一寻那么多,是吗?不是的。相是相,好是好,相跟好是并列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比如眉间白毫;睫毛如牛睫,像牛睫毛,很长;颊像狮子;足是扁平的,我们人是有足弓的,佛没有足弓,是扁平足,但是佛的扁平足不像我们人,人如果是扁平足,走一走就疼,脚就不行了,扁平足是不能当兵的,佛没有足弓;手带蹼,像鸭子,所以佛如果用手弄水是很方便的,水不会漏;手长过膝;耳长到肩,等等。三十二相是比较明显的,是跟普通人不一样的表相;“好”是比较微细的,是更加微细的相。

所以,“相好光一寻”,就是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的身相所放出的光明有一寻。

可能有人会问“一寻是六到八尺,一尺是三十三厘米,阿弥陀佛的光才两米多啊?”我们前面讲了,佛那么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结果只有两米的光?这个问题后面会讲到。

“色像超群生”,佛的长相远远超出群生,“群生”就是各种众生。

(1)何故庄严身业

佛本何故庄严如此身业?

佛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呢?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

见有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提婆达多所减唯二;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如此类也。是故庄严如此身业。

与转轮王比

什么意思呢?“见有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佛在世时,有人看到佛陀就说“佛不就是*面比丘吗?”业障重的人看到佛跟一般人没什么不一样,就是*面比丘。业障再重的人看到佛的脸像黑碳似的,就跟首陀罗一样。这是他个人的业障,佛光照不到他心里,佛的光明相好他看不到。

“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所以,有的人觉得佛的光明相好跟转轮王比起来也差不多,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我们看注释:

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转轮王的相好也与之差不多。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但有七事不如佛: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

转轮王的三十二相,在表相上跟佛是一样的,但是精微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不一样。

其实,佛来到我们世间,是尽我们人道审美所能达到的极限,他就现那样的身。其实佛是参考了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毕竟是人,在人道里长成转轮圣王那个样子,就达到极致、极点了,所以佛就参考了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这三十二相是人的三十二相。

这是跟转轮圣王比。

与提婆达多比

第二是跟提婆达多比,“提婆达多所减唯二”。提婆达多是谁?佛的堂弟。佛的父亲叫净饭王,提婆达多的父亲叫斛饭王。所以,提婆达多跟佛是堂兄弟,跟佛是同一个血统;阿难长得不错,提婆达多长得也不错。

提婆达多号称是佛的死对头,经常跟佛作对,分离僧团,还害佛,比如把大象灌醉了,让大象去踩佛;从山上推下来一块大石头砸佛;然后假装忏悔,“佛,我错了,对不起!”“扑通”跪下去,但其实他用指甲蘸了*,挠佛的脚,想把佛*死,是这么一个人物。

所以,后来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经常有提婆达多出现,一般演提婆达多的都是又丑又凶的。但其实提婆达多长得还真不错,跟佛比就差两种相。

第一是无见顶相,看不到头顶。佛的头顶是看不到的,拿个小板凳站上去看,还是看不着;再换个高板凳,还是看不着;跑到三层楼上,还是看不着,佛的顶是看不到的,这是佛的神通道力。提婆达多没有这个神通道力。

第二种相,有的说是没有白毫相,有的说是没有足底的千辐轮相。我们看一些佛足的图片,或者石刻,佛脚底有很好看的花纹,像轮子一样。提婆达多没有,所以他就人为地造一个千辐轮相,就是自己用铁做了一个模具,烧红了往脚上烫,结果烫得又肿又流脓,怎么都治不好,后来佛用手一摸就好了。但是提婆达多一点都不感恩,“这老头有这本事,还去做佛干吗呀?”丝毫不感恩,就是这么一个人。

最后提婆达多是生陷地狱。就是他在指甲里抹*,准备抓佛,心里已经决定要这样做,但是还没做的时候,大地就开了,他整个人掉下去,之后大地又合上了。因为他的罪过太大了,五逆他几乎占全了,虽然杀父杀母他没做,但是他调唆阿阇世王子把父亲关起来,把母亲囚禁起来,所以也算是间接杀父杀母,因为没有他的调唆,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出佛身血,当时他从山上推石头下来,大石头没砸到佛,天神用金刚杵把石头砸烂了,但是小石块掉到佛的脚上,出了血。出一点就算是出佛身血,就不得了啊。

破和合僧,他是典型的破和合僧。他制定的戒律比佛更严苛,还增加了八条,比如吃饭不加盐,等等。结果很多人就跟着他走了,僧团就分裂了。他是这么一个人。

因为他长得好,这也是一个种资本。尤其在他调唆阿阇世王的时候,阿阇世王年纪不大,又是王子,又没见过真佛,一见提婆达多长成这样,提婆达多说“我就是佛,你把你父亲干掉,你做新王,我就是新佛。新王新佛,一个领导世间,一个领导出世间,我们就是绝配啊!”结果阿阇世王就非常相信他,他的长相帮了很大的忙。阿阇世王以为佛就是那样,差得并不多。

“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当然,也得感谢提婆达多的调唆,要不是提婆达多的调唆,就没有这部《观经》了。

《观经》的缘起

大家知道《观经》的来历吗?《观经》就是因为阿阇世王被提婆达多调唆、怂恿。

有一天,提婆达多找到阿阇世,然后就现各种神通,在天上飞,在地上跑,又变大,又变小,又跑到阿阇世的膝盖上,然后阿阇世王子吐了一口唾沫在他嘴里,他就咽下去了。王子就觉得很好玩,问“你是谁?”他就说“我是提婆达多”,又说“你的父母并不爱你,你生下来就没有小手指,号称折指太子,你知道你的小手指是怎么没有的吗?是你母亲在天井上把你生下来,想让你掉到天井里,天井下面有钢针,想把你刺死。结果你命硬,哪都没摔坏,只把小手指折断了,所以叫折指太子。他们对你有仇啊!对你来说,他们就是你的仇人”。阿阇世气得不行,就把他父亲关起来了。

这前面还有因缘,不是无缘无故的。阿阇世太子前生是谁呢?是一个修仙的仙人。频婆娑罗王跟韦提希夫人中年都没生个孩子,没人继承王位,很着急。相师就说:“有个仙人,他死了之后会投胎到你家,继承你的王位。”频婆娑罗王说:“能不能早点投胎来?”仙人说:“不行,我还有三年寿命呢。”频婆娑罗王说:“不行。”于是就派人说:“让他马上死掉投胎,如果他不从,就把他杀掉。”杀死了,不投胎也得投胎。结果仙人不同意,于是就真的把仙人杀掉了。被杀之前,仙人就发了一个*誓,说:“今天你以心口害我,将来我也以心口来害你。”“心口”就是我没有直接拿刀杀你,但是指使别人了。所以,仙人在第二世,也就是做阿阇世太子的时候,就让人把频婆娑罗王给拘起来了。这是有因果在里面的,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也不能完全怪提婆达多。

“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如此类也”,“删阇耶”是谁?是舍利弗跟大目犍连投归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师父,舍利弗跟大目犍连各带了好多弟子,他们的师父也挺厉害的。删阇耶是个外道,他也认为人生是苦,但是他认为只要把苦受完,就自然得道。所以他不认为要修行,只要受苦,受苦就是修行,是这么一种观点。他瞧不起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两个大弟子都归依释迦牟尼佛了。

“敢如螳螂”,“螳螂挡臂”这个词大家听过吗?一个车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只螳螂张开两个前爪,要把车给挡住。这是《庄子》里的一个典故,比喻自不量力。删阇耶就是“螳螂”,释迦牟尼佛就是“车”。

总之,如果佛的相好光明跟普通人的差距不够大的话,就会产生以下犯上的问题。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他要成佛,决定不像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面比丘这样,一定要相好光明,都是超一流的,所以叫“色相超群生”。

质疑以“寻”为译

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译者以“寻”而言,何其晦乎?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此间”就是我们汉民族、中国。如果仔细推寻,以中国的训诂来说,一寻就是六尺。

“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有冲突了,《观无量寿经》里明明说佛的身高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即佛的背光,是圆状的)是“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就不符合了,明显不是六尺。所以昙鸾大师就不满意了,不满意谁呢?不满意翻译的人。是谁翻译的呢?菩提流支。所以,昙鸾大师对菩提流支的翻译不太满意。

“译者以‘寻’而言,何其晦乎?”翻译的人怎么用“寻”这个词啊?这多隐晦,多不合适啊!

在整个《往生论注》里,昙鸾大师有好几处都发了牢骚。前边的“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昙鸾大师就说,“如果我参与翻译,我绝对不这么翻译,我才不会翻译成草呢”。他翻译成什么呢?“当有别图”,意思就是我不告诉你。这里是一处。后边还有一处,也是对翻译不满意。

“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里舍间人”就是指农村人。过去也分城市和农村,城里读书人多;村里都是村夫野妇,没什么文化,你跟他说“十毫米是一厘米,十厘米是一分米……”他算不清楚。农村人比较朴实,“你就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什么叫一寻?”“两手张开,这就是一寻”,这样大家就知道了。“你们家房子多大?”“五寻。”就是五个手臂张开的长度。“你们家院子多大?”“八十寻。”所以,在农村这样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但是如果以这个来算阿弥陀佛,那得舒多少手臂啊?这就不合适。

同身寻

其实,菩提流支是另外一个意思,用中医里的“同身寸”就比较好理解。中医描述穴位在人体的位置时,比如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难道这个“三寸”是个固定的数字吗?比如,一个人身高一米九,另一个人身高很矮,如果这里的“三寸”是固定的,那就不能吻合。所以,中医里讲到两寸、三寸,是“同身寸”。什么叫“同身寸”?自己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横指就是三寸,每个人跟自己比,不是相互比的。换句话说,用我的手指去量你就不对,用你的手指量我也不对,必须是自己量自己。

这里讲到“一寻”,也是阿弥陀佛的“同身寻”,就是阿弥陀佛把他的佛手、佛臂伸出来,那个长度叫作佛的“一寻”,那就很大。

“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所以佛的圆光应该也有那么大。

“是故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年10月讲于善导书屋

END

不负余年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