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在古代,一两银子能买点啥你的收入在古 [复制链接]

1#

一两银子可以买点啥?

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很神奇的桥段,财大气粗的公子哥,随便一挥霍就是几千两,几万两银子,吃一顿饭要好几十两甚至几百两?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的情节,而在《武林外传》中,全员的工资又很低,很多人很疑惑:古代的钱是怎样计算的?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一起来探秘古人的钱袋子,在古代,一两银子都能买点啥?以我们目前的月薪,在古代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银子?

古人日常口称“取些银两”的银两,就是银子。银子的货币单位是“两”,因此,散碎银子也好,大小银锭也罢,通称为银两。

又因为铸造银锭时,冷热收缩不匀的缘故,锭面和周身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波纹,于是又昵称纹银。铸造银锭时,成色越高波纹越漂亮。因此,纹银又是质量好、成色高的代名词。

和我们在电视上看的一样,作为货币的白银,主要被铸成“元宝”,元宝上刻有产地、重量、经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能有五六十字。

(上博馆藏:户部官票平足色银一两清)

不过,你以为银子全都是白银,那也错了!根据记载:清朝北京有松江银,上海有二七宝银,长沙有用项银……全国约有多种银锭(纯度不同)。

直到清朝康熙时期,以国家为首规定了作为单位的“虚两银”—纹银,纯度需为.‰。

因此,古代想要花银子流程也并不简单,不是随手甩一锭就行,先验成色,后称重量。破整的时候,商人们还要用大剪子剪,用小秤称过。花钱都是如此的不易,古人真的挺难!

接下来就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了,如何将白银换算成人民币?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银两价值都有差异,我们以唐、宋、明、清为例来解释这一话题!以什么为参考呢?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用大米来衡量相对合理一些!

01

盛世大唐的一两

盛世大唐经济基础雄厚,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物质文明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斗米只卖5文钱,0文为一两银子,一斗米为现在的12.5斤,那么相当于1两银子可以买斤米,以5元一斤为例,可以换算1两银子相当于1元。

发展至唐玄宗开元时期,通货膨胀厉害,米价上涨到10文一斗,一两银子相当于元。

02

风雅大宋的一两

宋朝时期,虽然经济发展不错,工商业高度发达,但是战乱频发,当时银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贬值了,买一斗大米得花三十文钱。所以宋朝的一两银子,大概是现在元。

(上博馆藏《雪树寒禽图轴》宋)

03

大明王朝的一两

《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设定在明朝万历年间,衙门捕头的月薪是3钱,伙计们的月钱是2钱,什么时候才能拿到一两呢?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东西?

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相当于.6斤,按照我们现在一斤大米5元换算,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元。

《明史》里也提到明朝朱元璋时期七品知县每月的俸禄7.5石,相当于元。

(上博馆藏《仕女图轴》明)

04

晚清时期的一两

清朝后期,西方列强的抢夺,清朝掌控力差,经济发展形势不好。老百姓生活艰难,没有银钱去生活,所以当时的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块钱。

由此可以得出!

一两

唐朝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的1万元左右人民币!

宋朝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的0元左右人民币!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的元左右人民币!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的元左右人民币!

那么,现在的你,知道一两相当于多少了吗?在古代你的收入属于什么阶层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博物馆——历代钱币馆,去博物馆里看看各式各样的钱币,一个生动立体具有烟火气的古人生(花)活(钱)图鉴,就展现在你的面前啦。除了银子历史上还有哪些材质的钱币?除了“元宝”造型之外还有哪些钱币的造型?最早的钱币长什么样?其他造型的钱币和人民币之间又该如何换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的“钱袋子”里装了些什么?

那么,哪些活动能让我们快速认识古人的“钱袋子”呢?

“锱铢必较”的古人

◎主讲人:刘沁

◎展馆:中国历代货币馆

◎活动介绍: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买东西,那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货币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发展到现如今的电子货币,其间历时千年,几经变革,其中发生的故事更是灿若星辰。走进钱币馆,了解“钱”的历史,听“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金钱观”。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刘沁,考古学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现从事文旅研学工作,具备丰富的少儿教学经验。

◎活动安排

时间

适合年龄

活动形式

8月16日09:30

6-9岁

一大一小/一大两小

8月23日09:30

10-14岁

一大一小/一大两小

从海边到钱包里—神奇货币历险记

◎主讲人:陈康令

◎展馆:中国历代货币馆

◎活动介绍: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喜欢跟“钱”打交道,上海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你意想不到的神奇钱币,快来一起探宝吧!在这里你会知道: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钱币叫做“布币”?王莽与“金错刀”有怎样的不解之缘?大唐“开元通宝”究竟是多牛的铜钱?宋朝如何比西方早了几个世纪发明了纸币?明朝铸钱用的白银为何要从美洲进口?清末民初五花八门的钞票背后隐藏着多大的秘密?

◎上课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陈康令,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国际关系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著有《礼和天下:传统东亚秩序的长稳定》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活动安排

时间

适合年龄

活动形式

8月30日09:30

6-9岁

一大一小/一大两小

8月30日13:00

10-14岁

一大一小/一大两小

博物馆亲子活动特别福利

7月启新,精彩的博物馆亲子活动陆续回归!

为了回馈广大亲子家庭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疫情期间,您每参与一场线下活动,个人账户直接获赠现金券30元,可用于兑换线上少儿精品视频!(多次报名可累加赠券)

线上线下结合为孩子开启一场复合学习之旅!

※:完成活动后,系统将于次日发放现金券!(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活动详情点击此处

文章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物图片源自上海博物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