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康复篇教你正确认识儿童扁平足 [复制链接]

1#
教你正确认识儿童扁平足

除了平时接诊有扁平足、足弓塌陷、足外翻的孩子外,还经常接到亲朋好友相同问题的电话咨询,年龄从刚出生几天~--10岁不等。说“孩子脚的内侧怎么多了一块肉肉,脚的内侧凸出来了,脚掌向外撇了,膝盖向内歪了、要不要紧?会不会影响以后走路?以后会不会变成残疾?这个是遗传吗?怎么治?需要矫正鞋吗?矫正鞋穿了好像也没用?要做手术吗?”等等一大串问题,语气中充满的是担忧与不知所措!

早早地就发现了孩子脚有异常情况,作为家长担心是必然的。但一味地盲目担心是没用的,应该学会去正确认识它,做到既不会耽误孩子及早诊治,又不至于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扁平足与扁平足症首先,要先明白扁平足不等于扁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扁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症合并疼痛等症状时,才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特别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长的发育,其足弓也在逐渐形成,约4-6岁时逐步完成足弓的发育,足弓基本形成,所以过早地去干预纠正儿童的足弓应慎重。其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扁平足,这其中不乏有优秀运动员,只是平时没有症状,很多人没有在意自己的扁平足罢了。有意思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新时代的人患扁平足的越来越多,原因在于我们的足要形成足弓,我们脚底的小肌肉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需要受到适当训练,这样它可以把足弓撑起来。在过去,小朋友大都是光脚丫在泥地里、草地里或是沙地上嬉戏玩耍,那些相对柔软的凹凸不平的地面,刚好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脚底的这些小肌肉,帮助足弓撑起来。但是在现代,大街小巷都是坚硬、光滑、平整的柏油路或是瓷砖、水泥地面,还有一些孩子早早地就穿上了鞋底硬硬的皮鞋,小脚裹得严严的,这样大大减少了足底小肌肉的收缩机会,自然足弓就撑不起来了,这也算是现代的一种文明病。

扁平足又称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是由于足底内侧足弓弯曲弧度变小,在直立姿势下,足弓下降甚至消失呈鸭掌样的一种现象。

扁平足根据形成特点分为生理性扁平足(柔软性扁平足)和病理性扁平足(结构性扁平足)。

生理性扁平足(柔软性扁平足)

生理性扁平足占扁平足的99%以上,是指站立时,体重的负荷使足弓塌陷或消失。而当没有体重负荷时,足弓基本正常。这种扁平足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及运动表现。通过使用适当的足弓垫、鞋子和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扁平足。在儿童常可见以下三种原因:

(1)假性平足:即不是真正的平足,见于未下地行走或刚会走路的婴儿,此时足底脂肪组织多,再加上足部内、外在肌不发达,足弓不明显,足底扁平,实际是有足弓,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生长发育,足弓变得正常起来。一般来说,4-6岁后就可以诊断是否有扁平足,而对于不产生疼痛,不影响步行姿势的儿童柔软型扁平足不需要干预。

(2)足的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例如,从小不爱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少或长时间穿太紧或如包趾鞋子,足底肌肉缺少训练,以致足弓的发育受阻。

(3)足的肌肉、韧带过渡疲劳。儿童时期长时间的行走、站立、运动量过大等引起足部的肌肉、韧带慢性损伤,造成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悬空坐位(右足)

悬空坐位(左足)

站立位(扶站)

辅助提踵垫脚尖

病理性扁平足(结构性扁平足)

病理性扁平足的发生比率占扁平足的不足1%,不管是负重还是不负重,其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的现象。病理性扁平足又称扁平足症,将影响运动能力。因其不仅有扁平足,同时还有下肢重力线内移和足外翻等表现,在运动时伴有足部疼痛。但如果穿上有良好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可以继续跑步。

怎么辨识扁平足?

(1)足部外形肉眼观察法

高弓足扁平足正常

足弓塌陷,跟骨外翻

足弓塌陷,前足外翻

(2)足底印迹法

通过足印可以简单地判断,可以铺上一层石灰、面粉,测得双足脚印,也可用水浸湿双脚(微湿不滴水),站到可以显示水渍的地面上或者纸上,稍停数分钟,留下湿脚印。

(3)三点标记法

点出3个点。第一个点,内踝的下缘;第2个点:足弓内侧最凸骨;第3个点:大踇趾根部凸骨;

然后把内踝下缘和大踇趾内侧凸的那块骨头连成一线,看一下中间那个骨头是在连线相对的哪个方向。

正常的足弓,理想来说应该是3点连成一线的

高弓足:中间第2个点那个点在连线上方

扁平足:中间第2个点在连线下方

(4)划线法

也叫三线法,以足弓内缘切线为第一线,第三趾中心与脚跟正中的连线为第二线,一二线相交的角的等分线为第三线。这个方法还是比较专业的,可以与足印法相配合来判断有没有扁平足。

家长朋友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吗?假若再遇到孩子扁平足,你们就可以自己先辨别了。同时,家长朋友们记住不要给孩子穿太紧、鞋底太硬的鞋子,不要给孩子过多的保护,多鼓励孩子去户外活动,尤其是去沙地上或草地上活动,情况允许,建议尽量光脚走路,或者在家中铺上泡沫垫去练习步行。

此外,可以做提踵垫脚尖的训练,要点在于五趾抓地,踮到最高后慢慢放下,对于还不能独站的孩子,家长可站在孩子的正前方,牵起双手向上引导孩子提踵垫脚尖,再引导其慢慢放平,2-3次/天,每次约10下。家长在指导训练时,最好同时给予奖励性的语言激励,这样孩子易于配合完成。

由于篇幅原因,扁平足的危害及更细、更进一步的治疗建议与方案,将在下回继续分享。

敬请期待

张洁副主任医师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