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销10万的踩屎感,正在毁掉你的脚 [复制链接]

1#

气温越来越高,衣服越来越薄——

又到了朋友圈里“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的时候。

秉持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许多人健身的第一步,都是把装备置办齐全。

打开购物软件搜索“舒适的鞋”,最常看到的三个字,可能就是自带气味和触觉的:

踩屎感。

变味儿了的“踩屎感”

“踩屎感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发明这个词的人真的踩过吗?”

第一次接触这个形容词,估计都会产生疑惑。

感觉像踩到便便的鞋底,到底是什么样?要从鞋底的功能说起。

鞋底为脚部提供的,除了最基本的保护之外,还有回弹和缓震。

回弹,提供支撑和反弹力,在支撑脚部结构的同时,让我们行走、跑步时,更加轻松高效。

缓震,就是吸收地面对足底和膝盖的冲击力,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踩上去是软还是硬。

传闻中最先诞生在跑鞋圈的“踩屎感”,指的就是“踩到的时候觉得软软的,看清踩到的是什么,又会立刻跳起来”——兼具柔软和回弹力。

可如今,在一波又一波的营销宣传下,“踩屎感”在不少商家口中,已经变成了“软”的代名词。

CCTV1《生活提示》栏目对软底鞋的报道/《央视网》

“就像踩在软软的海绵上”“软糯糯”“软萌踩屎感”“棉花糖一般的触感”……可爱又形象的广告词一出,不少消费者自然被狠狠拿捏住了。

运动鞋、拖鞋、帆布鞋、洞洞鞋,全都“无一幸免”,消费者们在这片“踩屎”重灾区,丝毫不介意甚至有些享受这场“有味道”的消费狂欢。

有能力的商家,会兼具缓冲和支撑。

而有的商家,则将鞋底做得太厚太软。广告图里,更是恨不得将整个鞋都扭成麻花。

毕竟兼具柔软和支撑力,需要高科技;但只是将鞋做软,则要省劲儿许多。

踩起来像“踩在云朵上”的鞋子,真的健康吗?

“踩”在雷区

鞋底,绝不是越软越好。

软底鞋让脚部舒适,太软的鞋则对脚部健康有害——一切,要从脚部承担的压力说起。

研究表明,人在正常行走时,足部需承受人体2~3倍体重的负荷,在跑步时需承受人体5倍左右体重的负荷。

在跳跃时,足部承受的负荷更是达到了体重的10倍。

在几倍于体重的负荷之下,如果足部压力过大、压力分布不均匀,就会直接导致足部的疲劳、疼痛甚至畸形病变。

图源/参考资料[1]

比起硬的鞋底,软一些的鞋能提供更好的缓震效果,吸收足底和膝盖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关节的压力,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让人觉得舒服和轻松。

然而,随着人们对软底鞋舒适度的愈发迷恋,逐渐陷入了“越软越好”的误区。

实际上,如果鞋底过软,导致支撑、回弹不足,就会踩中真正的健康雷区。

首先,太软的鞋底,穿久了,可能第一感觉不是舒服,而是累。

关于不同硬度鞋底的研究发现,太软的鞋底,在走路时,会发生很大的形变。

脚部蹬地产生的力,被鞋底的形变吸收了很大一部分,能用在行走、跳跃时的力,就变少了。

想要继续跑跳,就要用更多的力——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感觉累。

这样的“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营销成了减肥效果,“穿着走路就当是锻炼”“穿着就能瘦”。

且不说这份“累”能消耗的热量微乎其微,过软的鞋底给身体带来的损害,绝不止累而已。

鞋底的形变,让鞋子的不稳定性增强了。

就像人在软软的棉花上很难站稳一样,软的鞋底,会削弱对足部的控制能力,增大崴脚、扭脚的风险。

全国制鞋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娟指出,鞋底太软会增加脚部扭伤风险/《央视网》

另一方面,太软的鞋底,对脚底的支撑可能不足,带来健康隐患。

央视《生活提示》栏目中,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穿着能被轻松弯折的软底鞋时,足部达不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检测鞋底硬度对足部支撑情况的实验/《央视网》

鞋子对脚的支撑不足,走路时间长了,足弓的部位会又酸又疼。

足弓需要足够的支撑/CCTV10《健康之路》

长年累月穿着,还会增加足弓塌陷的风险,让人患上扁平足。

足弓需要足够的支撑/CCTV10《健康之路》

足弓塌陷,影响的不只是脚部。

久而久之,不仅会带来足部、腿部韧带和肌肉的疼痛,还会导致足踝外翻、足内旋、小腿内旋、膝关节内移,甚至骨盆前倾和腰椎疼痛。

足弓塌陷,牵一发而动全身/CCTV10《健康之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韧带和关节退化,容易出现足弓塌陷、扁平足、脚部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老年人更需要支撑力、控制力强的鞋子/《央视网》

这就更需要鞋子给脚部提供足够的支撑。

但是在老年鞋市场里,我们看到的还是铺天盖地的“鞋底像大海绵”等广告词,扭成麻花的示意图。

央视《生活提示》节目中,展示的部分老年鞋广告/《央视网》

过软的鞋底,不仅不能给足部提供足够的支撑,走路时还会发生形变,增加不稳定性,会增加老人受伤、崴脚的风险。

如果买鞋的时候只追求软,可能不仅达不到舒服的效果,还会牺牲脚部乃至身体的健康。

鞋子,是用来穿的

挑选一双合适的鞋,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比起花里胡哨的噱头和外观,最重要的,是能给双脚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震。

首先,要确定双脚的足弓类型:洗澡或泡脚之后,可以通过“湿脚测试法”,湿脚站到地板上,观察留下的脚印。

图源/央视《健康之路》

如果足弓位置的水印很窄,甚至出现断裂,就表明是高足弓:足弓弧度太大,难以贴近地面。

过高的足弓在接触地面时,由于接触部分很少、甚至悬空,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缓震效果。

在选择鞋子时,就要看重鞋子的缓震功能,缓冲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分担过多的压力。

足弓的缓震功能,就像脚底有一个气球,走起来轻盈省力,缓解地面对足部的影响

低足弓、扁平足的跑步者,应该着重选择支撑性好的鞋,加强鞋底中部的支撑。

当然,医院就诊,不要寄望于一双鞋子“包治百病”。

拥有正常足弓的跑步者,也不能忽略穿着时的体验感:

一旦长期跑步、站立后出现脚部不适,不要急着否定自己:是不是体力不够好,是不是平时运动少了,是不是锻炼动作做错了。

或许,问题真的出在鞋子上。

毕竟成年人脚病起因中,运动损伤只占了5%,而穿鞋不当则占据了64%。

选择鞋子时,不要被它身上眼花缭乱的营销标签所迷惑,也不要追捧新鲜的概念,而忽略了鞋子的本质:

它是为保护脚而生的,别让自己的脚去迁就鞋子。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